站内公告:
2024-12-30 13:04:29 点击量:
勐波盛世农家院:兴义市靖南镇白河村,冬季,云雾缭绕,像给山峦披上一层柔软的轻纱。走进村子,放眼望去,处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。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像一条光滑的丝带蜿蜒而过;路边,一栋栋二三层的小洋楼,田园气息浓郁,凸显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安逸;独具布依族特色的广场,给村庄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风采。
村民张定强家中,烟雾缓缓升起,飘浮在空气中。吸烟室里,一排排培根整齐地挂着。“这是我家昨天腌的腊肉,已经保留了一部分。”张定强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,“我们熏腊肉都是用板栗木和茶树枝,熏出来的腊肉金黄透亮,有淡淡的香味,茶香很受顾客欢迎。”
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张定强在白河村土生土长。2015年大学毕业后,他在兴义一家房地产公司和一家传媒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。虽然收入不错,但他心里始终有回乡创业的种子。一个生根发芽的机会。
白河村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落,历史悠久,有着八音唱、舞龙、舞狮、花灯、快板等丰富的布依文化。近年来,白鹤村通过党委政府政策引导、社会全面参与、村民自治管理,因地制宜推动农村人才、产业、资源深度融合。、创建红旗村、和谐村、幸福村、文明村、安全村“五型”村,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,美化村容村貌。
一系列措施,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加宜人。另外,网红打卡的驻马山就在旁边,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。张定强看到了合适的机会,决定于2022年6月回到家乡开农家乐。
“村两委都非常支持我办农家乐,免了我一年的房租,还通过多种渠道给我介绍了稳定的客源。”提到农家乐从开业到运营已经步入正轨,张定强一脸轻松地说,“当我们很难找到‘管家’的时候,村里的帮助让我们整个过程非常顺利。”
张定强所说的管家,就是白河村探索的“大管家+小管家+管家”党员保障模式。党支部是“大管家”,负责管理全村;党员是“小管家”,1人管10户;每个户主都是“管家”,负责把家管好。各级“管家”主要围绕“一宣、两讲、三帮”(宣传政策;弘扬文明新风;强产业、增就业、增收入)开展工作,切实解决群众需求。
这期间,张定强想要多元化经营农家乐项目,但苦于没有资金。想了想,他去找村里的“大管家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短短三天就拿到了银行贷款12万元,这让他信心倍增。
随着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,回头客也越来越多。本来只是乡村特产的培根,如今已经被游客抢着订购。去年,仅腊肉销售收入就达5万元。张定强打开微信聊天记录。有的客户给他发了电话地址和订单数量,在他回复之前就直接转账了。“他们都是回头客,这也是他们对我信任的表现。一位北京游客吃过一次后,每年都会点一些与亲友分享。”
不仅如此,依托白河村深厚的茶文化,村干部为张定强出谋划策,将茶产业与农家娱乐结合起来,推出集采茶、炒菜、餐食等为一体的套餐,并与旅行社合作,带领游客“走进春山,“春采茶”,还开展村校联动亲子采茶学习。
每年明前茶叶采摘季节,张定强的农家院都特别热闹。“从采摘到炒制,游客全程参与,有东西玩,有东西拿,有成就感、有收获。我们还专门开发了茶香虾、茶香排骨、茶味煎蛋,以及茶味煎腊肉、凉茶等以茶为菜肴的乡村特色美食,让游客在品尝农家特色美食的同时,也有更大的参与感。”谈起自己的大胆创新和成功,张定强满怀自豪,“最多一天接待游客400多人,收入1万多元。”
谈话中,张定强坦言,一开始他拒绝发展茶叶相关产业。张定强家从父亲那一代就开始制茶,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。在张定强的童年记忆中,父亲总是把茶叶炒到半夜,第二天一早出门,把茶叶运到兴义市出售。但村里的石路、泥路,骑摩托车出去很困难。因此,在他看来,发展茶产业难度很大,收入也不高,不是一个好项目。
“现在不一样了!柏油路通向村组,石板路铺到了家门口。无论是日常出行,还是车辆进出运送物资,都变得更加轻松、顺畅。”如今,张定强充分利用在传媒公司积累的人脉和工作经验,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宣传茶叶、香肠、腊肉等农产品,拓宽销售渠道,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,并使利润翻倍。
通过多元化的促销手段和特色经营活动,张定强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,还推动了白河村乡村旅游的发展,让更多的游客走进白河村,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。
目前,张定强正计划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,设计出蕴含白河村独特魅力的包装,将农产品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纪念品,让游客不仅来到白河,也能将白河的回忆包装起来。离开。
微信扫一扫